工程车来回穿梭,工人忙碌不停,
肇庆高新区
宁德时代肇庆项目(瑞庆时代)现场
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项目今年初动工,
至今多个主体建筑已完成结构封顶。
△廖文奕 摄
窥一斑而知全豹。
全球动力电池行业龙头企业——
宁德时代的落户正是肇庆过去五年来
产业发展的一个生动注脚。
△梁亮 摄
产业是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根基,
产业兴则肇庆兴,产业强则肇庆强。
一批批重大项目火热推进、
一个个“高精尖”车间紧张忙碌、
一个个现代园区活力迸发……
过去五年,肇庆精心描绘出
一幅波澜壮阔的产业发展画卷。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肇庆向全社会发出“产业强市”的强烈信号,提出加快推进产业建设,大力实施工业发展“366”工程和创新驱动发展“1133”工程。
△图源 肇庆高新区广播电视中心
发展的号角,
激荡着不断奋进的力量。
肇庆把产业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开启了振兴实业、壮大产业的
追赶发展、跨越发展之旅。
去年5月,肇庆出台了《肇庆市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作为未来一段时期指导我市制造业全面发展的方向性文件。
《实施方案》提出做强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金属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做优建筑材料、家具制造、食品饮料、精细化工四大特色产业,加快形成“4 4”制造业发展格局。
肇庆坚持“产业第一、 制造业优先”,
大力开展“产业招商落地年”工作,
着力抓好主导产业培育和招商引资,
扎实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端州区俊富产业园。西江日报记者 曹笑 摄
产业加速集聚
各地全面开花
过去5年,
肇庆工业总量规模进一步跃升。
2017年—2020年期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5%,其中2018年、2019年、2020年连续三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省前六。规上工业企业从2016年末的1100家发展到2020年末的1281家,增长16.5%。2021年1-9月,肇庆规上工业增加值623.27亿元,同比增长24.9%。
△肇庆高新区 王振宇 摄
风华高科、鸿图科技、山鹰纸业、
本田金属、动力金属等重点企业
积极实施增资扩产做大做强,
为全市工业经济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广东肇庆动力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图源 肇庆高新发布
与此同时,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以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为例,
2017年,
肇庆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锚定
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
并成功争取到小鹏汽车的落户,
成为小鹏汽车全球首个智能汽车生产基地。
肇庆小鹏汽车智造基地实现量产,带动了新能源汽车和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协同发展,风华高科祥和工业园、宁德时代、金田铜业、璞泰来等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建设,为肇庆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小鹏汽车 廖文奕 摄
根据统计,目前肇庆共有汽车零部件规上企业72家,部分优势企业在过去和国际品牌合作的基础上,抓住新能源汽车的战略机会和肇庆本地配套的东风,大力向新能源赛道转型,不仅经营规模得以壮大,而且市场竞争力持续提高。
△肇庆4所技工院校先后与小鹏汽车、风华高科等300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通过“订单式”培养、新型学徒制培养、在岗员工培训对接合作,为企业量身打造技能人才。图为肇庆市工业贸易学校学生在广东喜珍电路科技有限公司进行顶岗实习。通讯员供图
围绕产业招商落地核心任务,
肇庆各县(市、区)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产业特色,
磁聚龙头项目及优势平台,
不断优化产业载体和发展空间,
为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
端州着力做大做强做长电子信息产业链,引进一批带动力强的、附加值高的建链强链补链扩链项目。
瞄准先进制造、文旅康养两大主导产业,鼎湖大力实施“产业招商落地年”行动,肇庆万达国家度假区项目、元气森林、乔东新型材料等重点项目纷纷落地。
△鼎湖区 罗馨如 摄
高要将重点放在金利省级高新区建设,利用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信基科技园、五金智造小镇、瀚和化工产业园区等重要平台,吸引科技型、创新型、效益型制造业龙头企业和相关配套企业整体入驻。
△高要金利汽配园区-嘉利车灯。高要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彦成 摄
四会引进金田铜业、飞南资源等骨干企业,富仕电子成功上市,金属加工、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等产业集群加快发展。
广宁以现代农业、旅游休闲康养、循环经济、绿色能源、大数据产业园为锚索,瞄准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产业进行重点招商。
△图源广宁发布
德庆近年全力推动风机产业集群发展,引进产能效益好、带动性强的“造血”项目和“链主"项目,推动形成产业链闭环。
封开着力培育壮大绿色建材、现代农业、文旅康养、食品加工等产业,深化与华润的战略合作,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合作伙伴落户封开,打造超百亿绿色建材产业集群。
围绕大湾区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建设,怀集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加快推进食品加工产业的集聚发展。
△图源 怀集发布
肇庆高新区已初步形成新能源整车、汽车关键零部件、智能网联、汽车轻量化、充电设施、汽车后市场、新能源储能等领域全面发展的发展新格局。
肇庆新区加快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致力于打造产业新城。
△图源 肇庆新区发布
深入实施“1133”工程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产业动力之源。
这五年来,
肇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1133”工程,
成效显著。
△肇庆晟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培养了一支40多人的以博士、硕士为技术骨干的业内顶尖研发团队,产品核心竞争力持续提高。短短几年,晟辉生产的风机年出货量达到了5000万台,目前产能位居世界第九,国内第一。图源 高要发布
2020年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693家,
是2017年(289家)的2.4倍,
年均增长33.85%,
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增长率17.65%),
年均增长率排名珠三角第二名,
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取得实效。
2021年,肇庆共组织高企申报企业728家,为2020年(387家)的2倍,截至目前预计全市高企总数达到1050家,超额完成年内1000家的目标;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突破1300家,为2020年入库数(631家)的2.1倍,为肇庆高企培育新储备了重要后备力量。
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扎实推进,
全市新型研发机构总数达32家。
孵化育成体系加速构建,
全市备案孵化器43家,
是2017年(20家)的2.15倍。
其中,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达30家;
众创空间26家,是2017年(11家)的2.36倍,
均实现县域全覆盖。
△肇庆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 图源 肇庆学院
优化、淘汰落后产能
增强绿色发展动力
过去五年,
肇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优化或淘汰落后产业产能,
持续增强绿色发展动力。
一方面,
肇庆积极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
项目落地必过“绿色门槛”。
另一方面加快推进陶瓷、电镀、印染等
传统低效产业退出和整治提升工作。
△绿色转型升级后的陶瓷企业生产车间。图源 绿色肇庆
以陶瓷产业为例,截至2020年底,肇庆全市63家陶瓷企业264条生产线,计划实施“煤改气”的52家陶瓷企业188条生产线已全部完成改造,其余11家企业76条生产线或转型或退出。
“煤改气”也让陶瓷企业更强、产品更优。
企业推动产品升级换代,积极抢占高端化市场。
“煤改气”后中盛陶瓷实施全氧燃烧,
自主创新研发的新产品价格
是原来低端产品的5倍以上;
萨米特陶瓷建成陶瓷行业首个示范智能工厂。
△现代化的陶瓷生产车间 图源 绿色肇庆
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
站在新起点上,
肇庆将以勇于担当的坚实行动,
以“奋斗之笔”,
勾勒产业发展的最美上扬曲线!
资料来源 市工信局 市科技局 南方日报(记者 杨慧荣)西江日报(记者 谢江涛 陈洁) 中国环境报
编辑 叶咏欣